2012年3月1日早,陜西銅川女子張娟和往常一樣乘坐公交車去上班。半路上公交車被大貨車撞倒,車上的張娟受了重傷。送醫后她被診斷為特重型顱腦損傷,之后張娟經歷了4次手術,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也成為了植物人。
李艷華抱起兒媳婦
這個時候,婆婆李艷華不離不棄,和母親一樣照顧著兒媳婦張娟。用了4年多的時間,終于在2016年11月時喚醒了張娟。但直到現在,12年過去了,張娟仍然沒有康復,李艷華也12年如一日地照顧著張娟。都說婆媳是冤家,但李艷華和張娟的婆媳情卻感動了無數人。本期最人物紀就帶大家走進中國好婆婆李艷華的故事。
1956年5月,李艷華出生于遼寧省,是一個地道的東北人。上世紀50年代末,為了響應祖國「支援大西北」的政策,李艷華和父母來到了陜西銅川。
李艷華從小在銅川長大,讀完了國中后,參加了招工,進入銅川市客運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售票員。20歲那年,李艷華又嫁給了同事老焦。
老焦是銅川本地人,當時都和李艷華在銅川市客運有限公司工作。
婚后,李艷華生下了兒子焦鵬。為了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李艷華也就只有這一個兒子。
焦鵬從小聽話懂事,後來還考上了大專。大專畢業后,焦鵬又進入耀州區交通運輸局工作。
參加工作后不久,焦鵬和同事張娟結婚了。
張娟長相漂亮,熱情開朗,來到焦家后,她和婆婆相處得非常愉快。所以即便公婆為她們小兩口置辦了婚房,但一家人還是住在一起。平時在家里,張娟非常勤勞,每天早上,她比任何人都起得早,給一家人備好早餐后,她才離家去上班。
在工作中,張娟也是佼佼者,她不僅業務能力出色,而且還會開大卡車跑運輸。
2008年夏天,張娟在銅川市某醫院里生下了兒子,兒子的到來讓這個家庭充滿了歡樂。
2011年,婆婆李艷華從銅川市客運有限公司職員的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她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孫子上,給兒媳婦幫了很多忙。這讓張娟對婆婆十分感激,她在發工資后會給婆婆買衣服,在休假時會帶著婆婆四處游玩,總之婆媳之間的感情非常好。
2012年年初,老焦也退休了,在退休前他是耀州區高速客運站的站長。老焦身體一直不太好,退休后身體得到了長時間的休息,病情也趨于穩定。
從上述描述來看,李艷華和丈夫都退休了,每個月都有穩定且不少的退休工資,每天就是待在家里帶孫子,接送孫子上下幼兒園。張娟和丈夫焦鵬也是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收入和工作都很穩定。這樣的家庭雖然普通,但絕對算得上是幸福的家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