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將女兒交給奶奶,3個月后「胖若兩娃」!寶媽見面瞬間破防:飼養員太稱職
2025/06/06

ADVERTISEMENT

上周末,杭州的小美(化名)剛把3歲的女兒妞妞從奶奶家接回來,就對著鏡子里的閨女髮了半小時呆。視訊里那個肉乎乎但還算勻稱的小丫頭,如今活脫脫像被施了「膨脹魔法」:圓滾滾的臉蛋,胳膊腿粗得像剛摘的蓮藕,連從前纖細的小手腕都鼓起了「小饅頭」。

對此,媽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寶寶白白嫩嫩很可愛,憂的是寶寶的健康會出現隱患。

原來,小美和丈夫因工作原因,今年7月把妞妞送回老家由奶奶照顧。起初兩人每周視訊時,總覺得孩子「好像胖了點」,但奶奶總說「小孩長身體,胖點結實」。

ADVERTISEMENT

直到10月接回,小美才驚覺變化有多夸張。

小美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方面,妞妞被奶奶照顧得白白嫩嫩,小臉蛋紅撲撲的,見人就撲過來喊「媽媽抱」,這份親昵讓她瞬間心軟;另一方面,看著女兒像吹氣球似的發胖,她又想起育兒書里說的「兒童肥胖可能影響骨骼發育、導致性早熟」,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

其實,像小美這樣的「隔代養育甜蜜負擔」并不少見。記者在小區里隨機采訪了10位老人,8位坦言「帶娃時最怕孩子餓」,3位承認「會偷偷給孩子塞零食」。一位兒科醫生告訴記者:「老人帶娃常見的誤區就是‘以胖為壯’,總覺得孩子肉多就是健康,卻忽略了營養均衡和運動需求。」

不過,話說回來——老人幫子女帶娃,本就是一場「愛與觀念的碰撞」。

當然,并非所有老人都適合帶娃。結合育兒專家建議,以下4類老人帶娃時,年輕父母需多留個心眼:

​1. 溺愛型老人​

ADVERTISEMENT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摔了罵地板、鬧脾氣就妥協,看似「疼孩子」,實則破壞規則感,長大后更難適應集體生活。

​2. 固執型老人​​:堅信「老經驗」,比如「孩子發燒捂汗」「不吃鹽沒力氣」,聽不進科學育兒建議,可能耽誤孩子健康。

​3. 情緒型老人​​:性格暴躁、愛抱怨,或習慣用打罵管教孩子,孩子長期處于緊張環境,容易養成自卑、暴躁的性格。

​4. 高齡體弱型老人​​:帶娃需要體力,70歲以上或本身有慢性病的老人,抱孩子、追喂飯都可能吃力,反而增加意外風險。

老人愛護孫輩,他們願意看孩子的本意和出發點都是好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與年輕父母產生觀點上的摩擦,也希望年輕父母體諒老人的苦衷,多包容理解,少說教批評。

ADVERTISEMENT

植物人孕媽昏迷中產子,醫生急喊「保命必須打胎」,丈夫「1決定」讓醫生直呼奇跡
2025/06/17
正要品嘗壽司,卻發現「章魚不對勁」!一問店家「對方秒退款」網一看也驚:吃了會升天
2025/06/17
惡男手段極其殘忍!酒店女花蓮枉死「靈堂3炷香斷2炷」妹氣哭「是我對不起妳」亡魂在申冤
2025/06/17
台中沙鹿公車站,驚見「流浪小朋友」躺地熟睡,警介入調查「鬆口真相」
2025/06/17
台灣7800萬大廠「突爆停廠」!10建案全停工,房市大震盪
2025/06/17
巨無霸蘿蔔糕!阿嬤路邊做生意「失傳手法超熟練」大排長龍,明眼人揭密「那不是賣吃的」年收百萬
2025/06/16
懷疑卡到陰!雲林驚傳「全家幫兒子驅魔」害死送命,母親全程「跪神明廳念念有詞」驚悚內幕曝光
2025/06/15
吃檳榔長達10年!42歲名人「罹患口腔癌過世」,曾切除右臉保命「生病前後判若兩人...」
2025/06/15
砸4千萬整形200次!她才42歲「卻老得像阿嬤」,「舊照片曝光」網驚喊:是美女啊
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