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職業cosplay早已形成成熟的產業鏈,不少coser通過寫真集、商務合作等方式年入千萬日元。然而近期一位知名coser因線上寫真集與社交平台形象差距過大,遭遇粉絲集體差評,揭開行業「照騙」現象的冰山一角。
日本職業coser通常簽約經紀公司,通過漫展簽售、品牌聯名、付費會員制等方式盈利。頭部coser單場活動寫真集銷售額超高,前幾年疫情期間雖線下活動暫停,但線上寫真銷售、直播打賞等渠道仍維持其收入。行業競爭催生出高度專業化的運作模式,從造型團隊到后期修圖均有嚴格流程。
以清純形象走紅的coser,因一組「初戀感毛衣」照片在推特爆紅,積累11萬粉絲后推出首本線上寫真集。然而Amazon平台購買者發現,實物照片與社交賬號形象判若兩人:原本的V字臉變成圓潤輪廓,細膩肌膚在實拍中顯露出明顯毛孔,粉絲直呼「根本是冒牌貨」。更有網友扒出其疑似使用多個藝名出道,年齡從宣稱的21歲被曝實際已超30歲,昔日以「星月城右紗」名義活動的舊照與現形象差異顯著。
對于網圖,我們都知道會有修一下圖,或者美顏一下,一般來說不會報有百分百還原的期望,但是下面這個對比差別也太大了吧! 根本就是兩個人。
事件發酵后,專業修圖師的案例被重新熱議——其發布的教程視訊展示如何將中年大叔修成美少年:通過液化工具重塑面部輪廓、仿制圖章消除皺紋,配合光影調整,短短20分鐘實現「換頭」效果。這類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網紅行業,有調查顯示87%的日本職業coser寫真集需經過三級以上精修,部分作品的修圖成本甚至占制作總費用的40%。
行業潛規則與粉絲反彈
盡管業內默認寫真集存在適度修飾,但此次事件觸及消費者底線。購買者留言揭露三大問題:
五官比例調整過度導致人物失真 皮膚質感經多層磨皮失去真實紋理 宣傳圖使用特殊打光與實拍效果懸殊 平台數據顯示,該寫真集差評率高達72%,大量買家要求引入「七日無理由退款」機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