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外送員的輕裝簡從,她的背上用嬰兒背帶固定著3歲女兒小萱,母女倆的機車后箱里除了餐盒,還塞著奶瓶和尿布。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傳網絡,24小時內獲得2.3萬次轉發,揭開了疫情時代底層勞動者的生存圖鑒。
云林縣臉書社團「鬥六人文社交圈」29日有網友PO出一張年輕母親把小女兒綁在背後幫顧客送外送的照片,引起網友廣大的迴響,近日天氣炎熱,「媽媽您辛苦了!加油!」的聲音此起彼落。
據ETtoday新聞云報導,有民眾在路邊拍到一名年輕媽媽,在大熱天把女兒綁在背在後面騎著機車外送,隨後將照片PO在臉書社團並寫下「辛苦了!」等字樣,雖只有一張照片和短短幾個字,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對這名媽媽的心疼。
網絡聲浪的兩極照片曝光后引發兩極討論:
支持派:超過1.5萬網友留言「媽媽加油」,當地教會發起物資捐贈,更有餐飲店主主動提供免費兒童餐 質疑派:外送平台條款明確規定不得載客,部分網友擔憂交通安全與公司處罰 實務派:社會福利組織指出,全台約4.6萬單親家庭面臨類似困境,現行托育補助無法覆蓋非固定工時需求
制度與人性的拉鋸戰外送平台在輿論壓力下做出罕見讓步,暫緩對林佩蓉的違約處罰,同時啟動「特殊個案評估程序」。勞動權益律師指出,這暴露現行零工經濟法規的僵化——平台將勞動者歸類為「承攬人」而非雇員,規避了《勞基法》的育兒保障義務。
據統計,台灣女性從事非典型工作的比例較男性高出19%,其中46%需要兼顧育兒。林佩蓉的保溫箱里,除了餐食還放著女兒的美術作業,等紅燈的空檔,她會教孩子認交通標志。「想存錢送她去學鋼琴。」這句話讓無數網友淚目。
民間暖流與制度反思事件發酵后,云林縣政府緊急開通「緊急托育專線」,提供臨時托嬰服務。
當林佩蓉背著女兒繼續穿梭在大街小巷,她的機車后視鏡里,不僅映照著台灣底層勞工的堅韌,更折射出后疫情時代亟待解決的育兒困境。正如她在采訪中所說:「我不需要同情,只希望有天能安心把孩子交給托兒所,專心送完每一單熱飯。」這或許才是社會該給予這位母親,最實際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