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村上春樹在病房里見到了不久于人世的父親,村上千秋。
這是時隔20多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父親。
彼時的村上千秋,盡管意識清醒,思路清晰,但是已經被癌癥和重度糖尿病折磨得骨瘦如柴。
面對行將就木的父親,村上春樹無語凝噎,思緒翻涌。
成年人的世界,有多少陽光,就有多少陰影。
他將這些情感訴諸筆端,出版作品《棄貓》,開啟自我救贖的生命之旅。
和過去和解,放下執念
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在小時候,曾被送到寺院做小和尚。
由于他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不久之后就回了家,但是「被短暫遺棄」這件事,在千秋年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傷疤。
千秋長大后,學業進行到一半,便被迫去服兵役。
他參加過侵華戰爭,所在的步兵第二十聯隊,正是當年攻陷南京的先頭部隊。
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千秋見證了中國士兵慘遭殺害的血腥場面,更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
戰爭結束,他回到日本。
然而,戰爭帶來的恐懼和不安,遠未結束。
生命的沉重,死亡的殘酷,讓千秋為此背上重重枷鎖。
因為無法釋懷,所以耿耿于懷。
幾十年如一日的清晨,千秋堅持在兒子面前,于佛龕前跪拜,為戰爭中雙方無辜喪命的人禱告。
父親每天早上誦經念佛的背影,猶如散發著死亡氣息般,讓人難以靠近。
村上春樹從小就繼承了父親心中的創傷和負罪感。
他每一次來中國為作品宣傳,都不愿意吃中國的任何一道菜,因為父親的罪孽讓他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配吃中國食物。
不僅如此,村上還和妻子決定,終生不生育孩子,因為他希望村上家族的罪孽在他這里畫上句號。
2009年,父親去世一年后,村上春樹在作品《1Q84》中寫道:
「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
是啊,人這一生當中,總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把控。
倘若一味地糾結過去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只會把自己折磨得筋疲力盡。
美國作家瑪麗安娜·威廉森說過:
「沉溺于往事并不能讓過去的傷痕愈合,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撫平昨日的傷痛。」
改變能改變的,改變不了的,就坦然接受。
與生活和解,直面它給予的暴風驟雨,毅然前行。
和父母和解,接受對父母的失望
村上千秋愛好文學,學生時代成績很不錯,也很聰明,曾經考入了京都帝國大學的文學專業。
與父親相比,村上春樹對學問偏偏沒興趣,學習成績也不突出,他認為學校的功課非常無聊,教育體系也非常死板。
對于村上春樹來說,更有意義的不是擁有好成績,而是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一點讓村上千秋失望。
千秋成績優異,卻因為戰爭被迫中斷學業。
于是,他把未實現的理想,全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可以學有所成。
其實大多數父母在潛意識里,都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于孩子。
隨著村上春樹年齡漸長,他們父子之間的摩擦日益明顯,關系更加扭曲。
兩個性格倔強的人,都不會直截了當地講明自己的想法。
最后,父子二人幾乎決裂,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面,甚至很少聯系對方。
2008年,村上千秋病逝。
在他去世前,村上春樹到醫院看望父親,父子二人袒露心聲,達成和解。
年近花甲的村上終于理解了父親,他們的成長年代和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也不同。
在漫長的歲月里,村上春樹忙于家庭、工作,相比起花功夫探索和父親的相處模式,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種種原因造成了父子20多年的形同陌路。
那些年少時不明白的事情,此時讓他豁然開朗。
就像在書中寫得那樣:
「恐怕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呼吸著不同時代的空氣,背負著時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時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長吧。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也正沒完沒了地讓他們的父母那代人頭疼一樣。」
父母與子女,注定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他們不認可我們的觀念,想方設法地控制。
而我們也無法接受他們的想法,竭盡全力地突破和逃離。
當我們在人生的泥潭中滾過一遭,才能理解父母在生命長河中的不易。
人世間最幸運的是,在上蒼允許的時間里,在父母健康的歲月里,拋開所有的芥蒂和過往的恩怨,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與他們握手言和。
和自己和解,獲得心靈的療愈
父親去世后,有5年的時間,村上春樹仍然沒有做到和自己和解。
多年來,父親參與侵華戰爭這件事在村上心中反復翻滾、撕扯,并留下極大的傷痕。
他沒有勇氣去探究真相,也不愿意回憶父親。
直到5年后,他才知道,父親是在南京戰役發生的第二年入的伍,并未直接參與那段血腥的戰爭,這讓村上春樹心里的大石落了地。
2021年,72歲的村上春樹終于鼓起勇氣,將村上家族的往事公之于眾。
比起過往的逃避,終于擁有了直面勇氣的村上春樹最終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的自我和解。
他在書中寫到:
「這篇私人化的文字只為了闡述我是一個普通人的普通的兒子,而這種身份是一種極其偶然的存在;
最終,我們每一個人不過是把這份偶然當成獨一無二來生活罷了。」
人生,最難得的是放下。
放過自己,善待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結局是,我們終有一天,要學會和自己,和這個世界達成和解。
人生路漫長而曲折,中途總會有不如意的遺憾,我們能做的,唯有和解。
放下過去,過好當下的生活。
原諒父母,與他們緊緊相擁。
放過自己,放下內心的執著。
真正的自省
不是對自己再狠一點
而是與自己和解
調整好心態,拐個彎
未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