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無疑是華語樂壇閃耀至今的不老傳奇。
作為 「四大天王」 之一,他的名字幾乎等同于一個時代的音樂符號。
從專輯銷量來看,張學友堪稱華語樂壇的佼佼者。
而且,他還是全球范圍內擁有最多金碟獎杯獲得者之一。
專輯總銷量在華語樂壇名列前茅,甚至曾僅次于邁克爾・杰克遜,排名世界第二。
也是唯一一個獲得香港獎項大滿貫,同時也能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男歌手的歌手。
還榮獲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的華人歌手獎,是歷史上拿到這個獎項的第一個亞洲人。
不僅如此,他還是全亞洲第一個在麥迪遜花園廣場開演唱會的藝人,足見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如今已經63 歲的張學友,本應是可以放緩腳步、享受悠閑生活的年紀。
但近年來,他卻開啟了堪稱 「瘋狂」 的工作模式。
僅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舉辦的演唱會就超過了 100 場。
平均下來幾乎每兩三天就要登上舞台獻唱一次。
要知道,舉辦一場演唱會可不是簡單的事情。
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去彩排練習,演出時又要在舞台上盡情投入地又唱又跳,結束后還得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演出地點。
長時間的舟車勞頓對年輕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消耗,更何況是已經 63 歲高齡的張學友呢。
這樣高強度的工作狀態,讓眾多歌迷既敬佩又心疼。
同時也不禁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拼命呢?
對此,外界有著諸多猜測。
不少人覺得,這或許是出于他對音樂和舞台發自內心的熱愛。
但也有傳言稱這背后其實有著難言之隱。
張學友的妻子羅美薇,曾經也是圈內頗有名氣的女星。
婚后,淡出娛樂圈專心在家相夫教子,但她熱愛投資,可投資之路卻頻頻遇挫。
有說法稱其四年間虧損了巨額資金,這無疑給家庭經濟帶來了沉重壓力。
所以也有人猜測,張學友如此高強度地舉辦演唱會,是為了補貼家用。
1986 年,張學友與羅美薇一同走進了電影《癡心的我》的片場。
初見之時,兩人都略顯青澀和尷尬。
隨著拍攝的逐漸深入,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話匣子也慢慢打開了。
一來一往的互動中,他們之間原本的友情也自然而然地轉變為了愛情。
戲里,他們演繹著別人的故事,用演技傳遞著情感;
戲外,他們成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仿佛命中注定要相伴一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