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群雄并起,欲一爭天下主權。在這亂世中,有三人結下了義兄弟之情,他們便是后世家喻戶曉的劉備、關羽與張飛。
三人本是草莽出身,劉備做小買賣,關羽逃亡在外,張飛殺豬為生。三人性格迥異,劉備仁厚有雄才,關羽彪悍忠誠,張飛粗豪直率。但三人一見如故,盡管出身及志趣不同,卻都有著報效天下的大志。因此他們在桃園結拜為兄弟,從此聯手闖蕩天下。
當時東漢已是強弩之末,民不聊生。三人雖然只是貧寒之輩,卻也看到了天下危難。他們同痛時艱,對那些只圖一己私利的亂臣賊子感到氣憤。
他們樂于助人,見強暴便出手相助,因而受到邊陲百姓擁戴。三人商議,天下既已如此黑暗,自己又有報效之志,不如聯手行俠仗義,為民除害。于是他們便在劉備家鄉桃園結拜為兄弟,從此群策群力,行俠天下。
桃園三兄弟各有所長,劉備溫潤仁厚,有君臨天下的才能;關羽勇猛忠誠,是無雙戰將;張飛性格直爽,最能統領軍隊。他們因此成為日后討賊、建功立業的中流砥柱。三人當時雖無勢力,卻因其彼此扶持、積極進取的精神,讓人對亂世中還有正義、仁義之士的存在充滿了希望。
在劉備還是草鞋小販時,關羽便已向他許下諾言,愿跟隨他左右。後來劉備起兵圍困訾陵郡,關羽為劉備立下赫赫戰功,使劉備聲名大噪。兩人情同手足,劉備對關羽更是敬重有加。
雖然劉備當時尚屬弱小,但關羽仍義無反顧地追隨左右。
劉備對關羽的忠心十分感激,每每對人說起關羽,都稱贊他是自己的知己。劉關兩人彼此欣賞、扶持,讓人不禁感嘆:世上若有知己,則何懼荊楚!
然而好景不長,劉備屢戰屢敗,終至失敗收場。為保劉備妻兒,關羽只能暫時投降曹操。曹操見關羽勇武,厚禮留下,許以極豐厚的官位封賞。然而關羽內心十分清楚,自己對劉備誓言在先,投降曹操只是權宜之計。待劉備有所作為,自己定會回歸。外人都勸他背叛劉備,留在曹操賬下大有作為,關羽卻始終不為利祿所動,只求盡早回到劉備身邊。
關羽相處一段時間后,明白曹操為人,便決心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厚禮留下關羽,關羽卻不為所動,只身離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