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片,曾經也是香港影史上一段難以抹去的記憶,而作為這一類型片奠基人的李華月,容貌與身材都不夠出眾,但卻憑借過人的眼光獲得了「成功」,只不過這份成功在當時的人們眼里,算不得什麼光彩的事。
作為這一領域的開創者,李華月憑借優秀的演技和豁得出去的[大尺度]表演收獲了一票粉絲,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年輕貌美的姑娘涌入,李華月也終于被喜新厭舊的觀眾們所拋棄。
如今69歲的她近照老的讓人完全不敢認,令人倍感唏噓,那麼她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退居幕后多年都經歷了哪些事情?
1956年,李華月出生在香港,但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帶去了國外生活,從小就接受西方開放思想的洗禮,導致李華月對于男女之事看的很開,性格也比較開放。
雖然以過去香港女星遍地是美女的審美為標準,李華月并不出眾,甚至有點普通,但是她的相貌勝在五官端正,頗有一點「古典韻味」在里面。
雖然從小生活在國外,但李華月由于沒有過人的長相,也沒有其他人突出優勢,想要進軍演藝圈的她屢屢碰壁,多次失敗后,李華月發現或許是自己并不適合西方影視圈,于是她轉身回到了自己幾乎沒有生活過的故鄉——香港。
上世紀90年代,李華月回到了香港謀求發展,但此時的她一沒有相貌身材優勢,二沒有人脈關系,想要在熒幕上亮相都比較困難。
從1993年開始,短短三年時間,李華月便陸陸續續的拍攝了十一部風月片,收獲了一票影迷,成為了當時大名鼎鼎的「風月女王」。ADVERTISEMENT
九十年代的香港,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影視行業的進步,那個年代的香港女星,個個都是傾國傾城,即便已經不再年輕,到現在依然是不少男性心目中的「夢中情人」。
彼時香港影壇的快速發展,美女扎堆導致不少本身就很漂亮的女星為了出名,不得不走偏門,也就是出演「風月片」吸引觀眾,而作為此領域的「帶頭人」,不少人入行時都是找的李華月幫忙。
在這樣的背景下,彼時的香港「風月片」迎來了井噴式發展,很多現在耳熟能詳的女星,比如舒淇、葉子楣、邱淑貞曾經也都是靠著風月片打開的知名度。
隨著年輕漂亮的新人不斷涌入,再加上「風月片」獨有的特殊感覺,該片型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不少年輕女性不僅靠著風月片賺到了錢,還收獲了知名度,可謂一舉兩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