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2022年已經踏進下半年。
站在這一年的中點,你是收獲滿滿,內心平靜充實,還或是干勁十足,只想快馬加鞭,奮勇向前。
不管是哪一種,只要在接下來的時間,昂首前行,保持沉穩,這一年定會摘下收獲的果實。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緊抱過去的成績,而在于接下來的拼搏,和未來的蓬勃希望。
站在下半年的開端,唯愿你往事清零,未來可期,好的壞的,都早已過去。
愿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心想事成,處處皆勝意。
致父母:
做愛做的事,心安身康健
著名作家沈從文說:
「我一生最怕是閑,一閑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無論哪個年紀,人一過度清閑,精神頭就開始渙散。
在綜藝《少年說》里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
一個高二的男生站在高台上,給自己台下打扮精致的姥姥喊話:
「姥姥,您都70多歲了,能不能別起早貪黑地出去工作了,讓大家少操點心。」
姥姥反問他:「那你覺得70多歲的老人,應該做些什麼?」
男生回答:
「在家帶帶娃,出門遛遛彎,沒事搓個麻將,跳個廣場舞也挺好。」
姥姥卻說:
「有些老年人是這樣,但那不是我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夠有我的人生價值。
雖然我72歲,但是,做著春天的工作,讓我覺得自己很年輕。」
這番祖孫倆的對話,也讓我想起老家住在隔壁的那對老人。
老人有4個兒子1個女兒,5個孩子全部都成了家。
孫子孫女加起來都有10個,可以稱得上子孫滿堂。
老人家雖年紀上了70歲,但身體還算健康。
他們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選擇每逢集市去賣一些五金用品,即使子女提出每月給父母生活費。
他們覺得,人雖然老了,但還是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有事情做,人才不會丟掉精神。
不管是出于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還是單純找點喜歡的事情,都希望父母你們健健康康,心里邊舒坦比什麼都強。
對生活有計劃,保持內心的秩序,這都是余生的福氣。
致愛人:
心往一處使,生活更多彩
前段時間,202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出來了。
有這樣一對「殘障人」夫妻,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注視。
兩個人共用「一只手+兩條腿」,花了20年,靠努力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身邊的殘障人。
他們就是來自云南省烏龍鎮的張順東和李國秀夫婦。
張順東6歲的時候,不小心觸到高壓線,右臂截肢,兩只腳也受到嚴重創傷。
后面因為過度勞累,腳部3次截肢,也只能依靠假肢走路。
而李國秀出生就是沒有雙臂的孩子。
就是這樣的「不幸」,夫妻倆也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全力以赴經營自己的家庭。
倆人省吃儉用供一對兒女讀書,錢不夠就只能去借。
為了還債,夫妻倆就給自己增加農活,常常是干到半夜才躺下休息。
在田地里,張順東一只手舉起鋤頭,用力把紅薯從土里挖出來。
妻子就在后面用腳夾起紅薯扔進背簍里。
一個紅薯一個紅薯地刨,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種。
最后張順東夫婦終于把欠下的錢還上了,除此之外,還攢下一部分錢用來蓋樓房。
女兒讀完大學出來工作,張順東就立馬去找村干部,提出取消女兒的低保。
就因為他覺得女兒已經有了工作,不能再吃低保。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日子越過越有樣子,還在2018年獲得了云南省表彰的「光榮脫貧戶」。
看著自己的家庭一天好過一天,李國秀感慨地說:
「我以前做夢都沒有想到,現在的生活會這麼好。」
憑著一只手,一雙腳,夫妻倆相互扶持,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苦盡甘來的今天。
婚姻里,夫妻兩人都是生活的建設者。
選擇齊頭并進,建設的一定是幸福知足的好生活;
若選擇心往兩處使,那生活就如一灘爛泥,建設不成堅固的城堡。
2022下半年,我愿為了我們共同的未來,一起努力,共創我們的美麗小家。
致孩子:
保持進步,踏出繽紛
無意間看過這樣一個國外視訊,深受觸動。
有一位新手媽媽,在教育孩子如何面對挫折時,犯了難。
小男孩剛開始足球訓練,或許因為身高的原因,其他孩子都做到的動作,對他來說,有些吃力。
連教練都私下對男孩媽媽說:
「他的基礎不是很好,頭球技術幾乎是零,還需要再多觀察一些日子。」
回到家中,男孩沮喪地坐在桌旁,不說一句話。
媽媽見他這樣,沒有把教練的話,原封不動地傳達。
反而換了一種方式,她說:
「我今天跟你的教練溝通了,他說你一直很努力。
這個階段,還不需要用頭去碰球,但現在你竟然還時不時能做到呢。
以后,只要再努力一點點,就會經常碰到球了。」
男孩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下一次足球訓練的時候,他表現得還是不好。
因為跑得慢,總被隊伍甩得很遠,甚至有次結束時在教練面前直接摔倒趴下。
男孩低著頭走到媽媽身邊,無力地說:「我追不上其他人。」
媽媽微笑著給孩子系上跑松的鞋帶,說:
「沒有關系。努力去超越你前面那個人就好了。再進步一點點。」
男孩牢牢記住媽媽的話,更加勤懇地練習,再比之前的自己優秀一點。
他開始在家里模擬足球射門,一次沒有踢中,就再來一次。
逐漸男孩找到了踢球的方法,很多次踢中了設定的目標。
因為男孩的堅持苦練,終于在一次正式比賽時,他踢進了關鍵的一球,為自己這一隊贏得寶貴的一分。
男孩非常興奮,雀躍地撲向觀眾席的媽媽。
媽媽也眼閃熱淚,驕傲地環抱著自己的孩子。
人的一生,不可能全部一帆風順。
遇到坎坷,遇到低谷,非常正常。
坎坷時,不氣餒;低谷時,不放棄,這才是年輕人的風貌。
所以,孩子我想對你說:
只有經歷磨難捶打、風雨打擊的人,才能扛下更多的責任,才能擁有更堅韌的內心,也才能配得上更精彩的未來。
2022下半年,腳踏實地地去干,生活會給你應得的嘉獎。
致自己:
不負時光,鏗鏘前行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陸川的電影事業并非一帆風順。
雖然他拍攝的《南京!南京!》榮獲了國際電影節大獎,雖然他憑借《可可西里》獲選了世界十大年輕導演,雖然他的處女作《尋槍》在國內也獲獎數十項。
但他還是一樣會遇到人生的瓶頸。
剛從北電導演系研究生畢業時,陸川整整3年沒有導出一部作品。
2001年事業迎來轉機,他的出片速度在行業也不算快,被人稱為「陸慢慢」。
走得慢,并不怕,只要能產出優質作品,這也是一種創作方式。
后來的幾年,他就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步往前走。
他喜歡一次只做一個項目,不喜歡同一時間做很多事。
但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他改變了自己的做事習慣。
電影投資方中斷了資金投入,導致他正在拍攝的《749局》,多次不得已停止。
困頓,焦灼,壓力撲面而來,2020年,成為他從業以來最難的一年。
不過逆境中的陸川開始接商業廣告、微電影、參與綜藝節目錄制。
他沒有墮落和沮喪,而是轉過頭來,去找新的出路。
開發自己新的潛能,找到突破口。
同時,在逆境中的他反而有了另一種心境,他說:
「災難和不順往往會給電影帶來意外的力量。」
不斷探索和嘗試,看看自己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
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擴寬人生的廣度,增加人生的厚度。
就如麥家在《人生海海》里說的: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
2022年下半年,愿自己不懼風雨,篤定前行,走好腳下的這條路。
致未來:
愿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這段時間,新東方老師董宇輝火遍了大街小巷。
雙語帶貨,有趣有料的直播間,給億萬網友留下很深的印象。
人們沉醉于他的淵博學識,更敬佩他的奮斗之路。
董宇輝談自己爆火的原因,說是運氣。
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運氣來臨之前,他只是滿腹激情地講課,傳授知識,做好該做的工作而已。
他用行動印證了一個道理:
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把能做的做了,最后的結局就不會太差。
要相信,該來的總會到來,沒有到來就是時間還未成熟。
不急,不惱,不懼。
沉下心,做好今天的事情,照顧好今天的自己。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勇敢去蛻變,不斷去成長,給人生留下精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