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疫情后上海失婚預約爆滿#的消息沖上了熱搜,引發上億網友熱議。
記者調查發現:
「多地一個月內的失婚登記已基本約滿。」
誰能想到,疫情平緩后,最先擠爆的竟然是失婚登記。
對此,相關專家也做出解釋:疫情期間積攢了失婚需求,出現短期集中申請的情況。
但真的是疫情打敗了婚姻嗎?
其實不然。
婚姻是否幸福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情感的天平是否平衡。
情感一旦失衡,婚姻也將岌岌可危,一觸即潰。
正如作家愛默生·艾格里奇所說:
「美好的婚姻,都在維持一種動態平衡。」
雖然扎心,卻是婚姻的真相。
《中國婚姻家庭報告2022版》統計發現:
我國結婚率自2013年以來,連續8年遞減;失婚率自2000年以來,連續19年遞增。
(資料來源:民政部歷年發布的統計報告、育媧人口)
失婚人數節節攀升,失婚理由也千奇百怪:
有的因一袋垃圾翻臉;有的因搶搖控器決裂;
有的因在車上吃榴蓮鬧掰;有的因一次不洗碗走到盡頭……
浙江省曾有一份調查數據顯示:
排在第一位的失婚原因,不是出軌,不是家暴,而是生活瑣事。
(浙江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全省失婚大數據)
有超過三成以上的人,因雞毛蒜皮的瑣事失去了攜手一生的勇氣。
為什麼婚姻變得如此脆弱?一點小事真的能撂倒人生大事嗎?
一個回答引起了共鳴:
「真正打敗婚姻的不是小事,而是小事背后,夫妻情感交換價值的喪失。」
親密關系中,每個人都在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價值,如情緒價值、能力價值等。
如果價值輸出不對等,那再熱的情也會變冷,再好的人也會選擇離開。
網上看到一個視訊,五味雜陳。
一對夫妻辦完結婚手續,笑瞇瞇地準備離開。
走過大門時,妻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丈夫不僅沒拉她,反而捧腹大笑,罵了一句「愚蠢」。
滿腔的柔情蜜意,換來的卻是無情譏諷。
妻子心涼了,要求立即失婚。
正如《婚姻的幻想》一書中所說:
「夫妻之間,需遵循‘投桃報李’的準則。」
人心易變,只因價值觀念南轅北轍,于是漸行漸遠漸無聲。
感情易碎,只因愛的供求不平衡,所以從此山水不相逢。
心理學有個「蹺蹺板定律」,是指: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就像兩人坐蹺蹺板;長久的維系,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持「動態平衡」。
婚姻亦然。
真正能敵歲月漫長的婚姻,不是沒有波瀾起伏,而是夫妻間善于守望相助,共同擎起愛的大廈。
《向前一步》書中,有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
謝麗爾與丈夫戴夫,因為工作原因分居兩地。
雖然每到周末才能相聚,但彼此間仍然甜蜜。
直到孩子出生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謝麗爾承擔了絕大數照顧孩子的重任,她時常感到身心疲憊。
但因為丈夫不在身邊,無法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盡管丈夫也增加了回家的次數,但兩人間的關系還是像隔了點什麼。
雙方陷入到痛苦煎熬中,婚姻也開始產生了矛盾。
直到戴夫「犧牲掉」原來的工作環境,來到家附近的地方工作,倆人間的關系才慢慢恢復寧靜。
可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洗衣做飯、陪伴接送、料理家務等瑣事巨增,夫妻間「主內、主外」的分工模式越來越難以維系平衡。
戴夫便主動承擔起了更多的家務。
他們沒有刻意對半分擔,而是根據各自工作時長和日程,彈性分工合作。
謝麗爾說:「要維護這樣一種脆弱的平衡,需要不停地溝通,保持坦誠和寬容。」
確實,真實的婚姻中,有太多人性的考量和生活的瑣碎。
所謂平衡,不過是一場取舍,是夫妻之間在求同存異中不斷磨合。
互相有商有量,感情才能經得風,歷得雨。
彼此有進有退,婚姻才能扛住苦,克住難。
到了一定年紀,終于明白:
世間沒有完美伴侶,也沒有完美婚姻。
激情漸褪、感情歸于平常,是每段婚姻必經的階段。
加上柴米油鹽的瑣事,夫妻之間很容易滋生矛盾。
稍不留神,生活就像過山車,在忽上忽下中失去了平衡。
要想婚姻永葆生機,最重要的是用愛的能力,經營「婚姻的天平」。
正如心理學咨詢師陳海賢所說的:
「愛,不是一個名詞,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個動詞,是一系列的行動。」
學會愛,付出愛,從而感受愛,獲得愛。
1.共擔責任,用創業的心態,經營婚姻
有人說,愛情進入婚姻之后,首先要改變的是心態。
談戀愛時,可以以投資的眼光,不斷篩選比對,尋找優質潛力股。
結婚以后,則要抱著創業的心態,共同投入,讓婚姻向好的方向發展。
一次采訪中,主持人問家庭和婚姻專家約翰·柯維夫婦:
「結婚40多年,撫育10個孩子,如何做到越來越深愛?」
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在一起,做最好的搭檔。」
不管是養育孩子,還是家庭瑣事,亦或是遭遇變故,他們從不逃避,而是永遠手拉手,互相支持。
「我們共同分擔,從不覺得辛苦;我們互相鼓勵,從不覺得孤單。」
婚姻中最美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2.目標一致,你知我的辛苦,我懂你的堅持
婚姻最好的模樣,是兩人目標一致,一起向前。
綜藝節目《媽媽咪呀》中,歌手冷漠和妻子楊小曼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兩人都是音樂發燒友,心中都有一顆炙熱的音樂夢。
為了發行第一張專輯,他們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
可這張專輯無人問津。
當時,除了彼此,沒有人看好他們的未來。
兩人最窘迫時口袋里僅有10元錢,但他們誰也沒有放棄夢想,而是互相鼓勁,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前行。
苦熬3年后,他們終于迎來春暖花開,兩人的音樂之路也越走越順。
想起《小王子》中的一段話:
「愛不是兩個人互相凝望,而是兩個人朝著同一個方面望去。」
只要步調相同,即便路途坎坷,也能在相互理解中遇難彌堅。
只要目標一致,縱然歲月磨人,終將在攜手并進中溫情相守。
3.共同成長,用更好的我,成就更好的我們
婚姻的意義是什麼?
非常贊同一個回答:「用更好的我,成就更好的我們。」
的確,幸福的婚姻,不是搭伙過日子,而是互相陪伴,共同成長。
就像舒婷說的: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你有你的銅枝鐵干,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電視劇《心居》中,顧清俞和施源彼此傾心20多年,最終卻分道揚鑣。
看似是生活的陰差陽錯,其實是因為兩人的成長不同步。
顧清俞不再是當年的傻白甜,她能力卓然,事業有成,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
而施源卻在生活的捶打下,失去自信,變得怯弱,在患得患失中迷失了自我。
他的思維和格局,早已跟不上顧清俞的步伐。
世上沒有永久的婚姻,只有共同成長的夫妻。
婚姻中,如果一個人闊步向前跑,另一個卻緩慢爬行,最終只能是各自安好。
唯有共同成長,婚姻才能奏出和諧樂章。
▽
詩人余秀華說:
「任何[兩.性]關系的本質,都是有所圖的。」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本質上就是人和人合作。
需要在雙方之間,尋找平衡點。
有平,才能比翼雙飛,齊頭并進;長久失衡,很容易漸行漸遠。
各有所圖,各取所需,互相付出,共同成長,這才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樣。
雙方的價值互動越來越多,彼此間的關系才會越來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