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人到中年,不要在朋友圈顯擺這些,看似有面子,實則很掉價

沒有人不在意形象,沒有人甘居污泥,與蠅為朋。

但不少人走錯了路子。

他們有丁點成績就處處顯擺,自賣自夸,而嘩眾取寵只能得到虛妄的尊重。

讓一個人高貴的,不是張揚,不是囂張,而是謙遜的風度和姿態。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中寫道:

「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沉默,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一個人尤其到了中年,別在朋友圈炫耀這三樣東西,看似有面子,實則很掉價。

 01 

過去的成就

季羨林說人生有十大禁忌,其一就是「好提當年勇」。

生活中,飯局上,朋友圈里,總不乏一些人張口就是「我當年如何如何」,逢人便吹噓過去多成功,下一局就抱怨當下的郁郁不得志。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形容這類行為的,叫「回歸心理」。

是說一類人之所以喜歡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多半是因為當下沒什麼好說的。

于是,就以鴕鳥的姿態過日子,一味把頭埋在往日的美好里。

魯迅筆下的阿Q,勢不如人時就自我安慰,落魄不堪時總提當年,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即使是將要被殺頭的情況下,也要自居為「勝利者」。

阿Q的名言就是:「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

愛提當年勇的人,多半活成了只念過往的虛榮,也露出了不肯直面當下的怯懦。

球王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共踢進1282個球。

當他個人進球記錄滿1000個時,記者問他:「您哪個球踢得最好?」

貝利笑了笑,說:「下一個!」

生活的勇者不會大肆宣揚昨天的成績,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值得過的是今天,更好的永遠在明天。

 02 

自己的財力

曾在某節目中聽蔡康永講過一個故事:

他在兒時隨母親到一戶富人家做客。

在飯桌上,蔡康永第一回吃到名貴的食物,當下不禁驚嘆:「真好吃!這是什麼東西啊?」

主人家一面說著:「這是粉絲」,一面又給蔡康永的碗里多添了一份:「喜歡就多吃點噢。」

后來,蔡康永參加過很多次飯局,知道了它只是長得像粉絲,價格卻天差地別。

也見到很多飯桌的主人,會夸夸其談桌上的食材有多名貴,是自己花了多少錢才買來的。

蔡康永更加明白,小時候那戶富人家的主人在為人上的謙遜,和對客人的體貼。

有人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和人聊天,必談自家的車、房,惟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

有人富而不露,不把財富當作比他人優越的象征,反而會主動幫助弱者,散播善意。

財不外露,富而好禮,是一種涵養,更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03 

肚里的學識

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出口便是高深晦澀的詞匯,愛高談闊論對流行時事的見解,到處刷存在感,表示自己也是有思想的翹楚。

深不見底的河水,水面往往風平浪靜,能夠一眼見底的,只能是淺水。

愛賣弄學識的人,往往肚子里沒有多少干貨。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參加一場作家筆會時,會上有人問他:「你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嗎?」

鄭淵潔搖搖頭,那人作鄙夷狀:「你竟然連他的書都沒看過?」

鄭淵潔沒反駁,反問了一句:「那俄羅斯當紅女作家妮爾科娃的作品你們看過嗎?」

沒想到會上竟有近一半的人附和,隨后鄭淵潔淡淡地說:「這名字我瞎編的。」

靜水流深,智者無言。

真正有學識的人,即便成績斐然,他們仍低調內斂、虛懷若谷。

錢鍾書先生在功成名就時,謝絕一切應酬,在家孜孜不倦地鉆研學術。

有位女記者打電話給他,十分希望能見他一面。

錢鍾書先生卻回答:

「女士,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見一下這只下蛋的雞呢?」

博學的人,因默默耕耘而求得學問,他們早就習慣了,不顯山不露水,將手頭的事做好,踏踏實實,無問西東。

成功可以引以為豪,但不必炫耀。

別怕沉默會被誤會你肚子沒料,但求靜靜努力,靜靜收獲,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無不是純樸而謙遜的。

作家馮驥才在書中這樣寫道:

「低調,是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調,是為了生活在別人的世界里。」

人到中年,要看穿虛榮,不必太在意虛名浮象,不去向外界顯擺炫耀。

而是低調活好自己,追求內心憧憬的生活,獨享一份平和與安靜,淡泊豁達,快意人生。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