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商業巨子轟然倒下了!
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董事長張祥青是唐山大地震孤兒,地震中他失去了父母,12歲便輟學撿破爛。
15歲,受政府照顧進入鋼廠,從白手起家到154億元資產,從名不見經傳到中國500強企業,成為天津市當時的首富,一個鋼鐵巨人就這樣誕生了。
2014年8月9日,張祥青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7歲。
臨走時他才清醒的意識到:即使躲過了災難,卻也敵不過病魔。
所以,千萬別說你有錢,健康和錢的關系是什麼?
健康是無形資產 保健是銀行存款 疾病是惡性透支 大病是傾家蕩產
健康是本,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管有錢沒錢,都要花錢保養好自己,身體健康才能幸福快樂!
突然想起在群里看到的一段話:
都說舞蹈能長壽,跳舞的陶金36歲走了;
都說早鍛煉能長壽,天天在中央電視台教大家早操的馬華36歲走了;
都說學佛能長壽,向佛的陳曉旭42歲走了;
都說唱歌能長壽,歌手姚貝娜、葉丹、臧天朔、布仁巴雅爾分別于30多、40多、50多歲走了;
都說笑能長壽,一輩子幽默、說笑話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歲走了,李詠才50歲也走了;
都說勤動腦,多動手指能預防老年癡呆,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動腦動眼動表情,動手動腳動全身也癡呆了……
養生到底有沒有效果,有沒有意義?誰能說得清,誰又能講得通?
人生步入老年,該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氣。
這個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過程和形式,所謂仁者之壽。
自古以來,長壽,被向往;養生,被推崇;百歲,被期望。
但有不少人卻過分地追求長壽,走進了誤區,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價值。
哪個活法最長壽?電視廣播,報刊網絡,街談巷議,道聽途說……
聽來聽去,越聽越迷茫。
別人的活法,只能欣賞不能照搬,跟風的模仿,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老年慢性病很嚴重?老年體征的退行性變化,應該視為正常,何必當做病變?
天天測血壓、量體重,形成負擔,為此食寢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豈能抗,天下哪有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況且,生命的價值并不在于活了多少歲,而在于有生之年中,我們是否真正懂得并提升了生命的質量。
時下,有許多老年人在生理指標與正常值失之偏頗時,助長了過度講究健康的傾向。
以一台汽車為例,出廠指標與堪用指標一定是不等同的。
如果拿出廠標準檢查我們家家戶戶的在用汽車,恐怕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我們不是每天都開得好好的嗎?
老年人血糖稍高一點,血壓稍高一點,只要相對穩定,一點問題也沒有。
現在老年人中流行的理念是「以健康為中心」,這種提法值得商榷。人生在世,應該以快樂開心為目標,健康只是條件,不是目的。
如果以健康為中心,甚至以健康為目的,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一天到晚抱著個血壓計、血糖儀(我確實見到過每天三餐,餐前餐后測六次血糖的朋友),這哪里是人生?哪有幸福?充其量是戰戰兢兢地茍活著。
近日網上流行一句話: 你要過日子,不要讓日子過你。
是否也可以用來套用一下老年人健康問題: 你應該享受健康,而不應該讓健康奴役你。
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會比較健康,但不經常鍛煉的人未必不健康。
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強,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樣也能活得長久。
你看那些病病歪歪的、常年藥罐子不離身邊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著,把那些所謂的身強體壯的人都「熬」下去了。
常言道: 柏木桶熬不過破瓦罐,小心駛得萬年船。
而生活中常看到過于健壯的人說沒就沒了,根本都不帶商量的。就像體育運動員并不比一般人長壽一樣。
過激的超負荷、超極限運動,只會損害人體、縮短壽命。
貌似健康,其實并不長壽。我們可以開展一些適量的體育活動,但不要一決雌雄……
提倡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個小時就很好。
北大老校長馬寅初癱瘓在床,哪有多少運動?但也活到九十九歲。
過度的運動會損傷身體,加速人的損耗,加快了代謝并不一定會長壽。
烏龜沒有兔子跑的快,但是烏龜比兔子代謝慢,壽命要比兔子長得多。
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長壽,可能與代謝慢有關系。
所謂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用來形容急性子很恰當。
健康只能說明你的身體狀況好,而長壽則是說明身體的持久性和延續性,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明明都是使用了六七十年的「老設備」,卻希望能檢測出年輕人身體運行的參數,這怎麼可能?
追求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傷害自己,能健康麼?
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接納大病急病沒有,慢性病老年病有那麼一些,只是基本健康或者說不那麼健康,學會與各種慢性病老年病和睦相處,相依為命,這是現實。
總之,我們要習慣與「疾病」共存,攜手同行,不那麼健康地過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開心生活!人生才有意義!
老年人不要貿然改變生話習慣。網絡上流行什麼食物治什麼病,做什麼運動能使什麼器官保健,要自己辨別真假。
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最好是正常生活,適當運動,食量不能太多、太少,要適當多飲清水。蛋白質食物要適當多吃。
人老了,交往不必過多。沒事多坐著休息,感到累就躺一會。
早上不要起床過早或太晚,走路要慢步防跌,過一種「慢節奏生活」。
這樣做最大好處是能使情緒平穩,心臟不致過于疲勞,能使整個人都得以放松、修養。
老年人切忌猛吃海喝,運動不能過量。一定要自尋其樂,常與人交流,不把煩惱的事情放在心上。
只有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整個人有了精氣神,生命才能得以延長。
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給與人類防治疾病和減緩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藥就吃。
過度的治療,得到的是無尊嚴無意義的生命。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一個「孝」字,真是對晚輩嚴酷的考驗。
敬畏生命的同時,也要學會笑對歸宿。
死亡既然是最后的歸宿,生命的必然,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過多地害怕了。一切順其自然,交給「命運」就是了。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兄弟姐妹們,不要隨意改變自己,不要刻意為難自已。
我們都到了這個年紀了,隨心所欲,淡泊從容,自由自在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