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強調「門當戶對」,就算到了今天,也不無道理。經濟水平懸殊較大,婚后逐漸會感受到無所適從。 并不存在看不起或是自覺高攀的心理,只是會替兒女思慮,家境的大不同,日后難免矛盾重重。
好比自家條件不錯,但另一方家里艱難,孩子婚后的生活質量,勢必會下降,作為父母,這是他們不愿看到的。誰都希望孩子越過越好,所以會擔憂也是自然。
再而言之,結婚不再是戀愛,有情飲水飽,小打小鬧哄一哄就開心了。
婚姻涉及柴米油鹽,家境差距大,光是消費觀念,磨合起來就不容易。你覺得花錢買到開心很好,我覺得那是鋪張浪費。
你嫌棄我不懂風情,我苦笑你沒吃過苦。
待人處物上,交際圈子上,方方面面都可能存在分歧。日日相對,兩人之間嫌隙只會越來越大。
因此,有遠見的父母,在這方面上,會格外謹慎。
在家是塊寶,磕著碰著都心疼。結婚后,倘若被當成棵草,那做父母的肯定是不答應的。
有遠見的父母,會尤其在意對方家庭的氛圍。
家庭氛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決定了日后孩子的生活基調是自在的,還是壓抑的。
如果對方家庭里,父母中有一方表現得十分強勢,往往婚后生活就沒完沒了了。
你會發現,無論你多努力去融入,都會被排斥,一如既往是個外人。
結婚成立了你們的小家,但不管什麼事你都無法真正做主,大小事對方父母都要插手。
沒有話語權是其次,更要命的是,哪怕你無比委屈,另一半都不會站出來為你說一句話。
典型如「媽寶男」,婆媳有矛盾時,他要麼躲在一邊不管,要麼一邊倒偏向他媽。
他早已習慣了被父母安排和控制,所以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反抗不是據理力爭,而是乖乖聽話就行。
有遠見的父母,不愿意孩子日后受委屈,所以不會同意這種親家。
人家說,一為人父母,就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給孩子。
有些父母卻不是這樣,把你養大就是恩賜,你要懂感恩戴德,別要求太多。
有位讀者,曾經和我傾訴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偷偷談了兩年的戀愛,決定結婚才把男孩帶給父母見一見。
一頓飯吃完,父母表示不贊同。
原因是,他們認為男孩人不錯,但他父母不會為孩子打算,女兒嫁過去會吃苦。
男孩在家排老大,底下還有一對弟弟妹妹,都是十五六歲,但已經被父母帶到廠里去打工。
男孩自己,也是早早就輟學出來工作的,家里條件不好,父母不同意繼續讀。
男孩人誠實,交了底,結婚的話房子車子都得兩個人一起去賺,他家里支持不了。另外,他這些年的存款,也都給了父母在老家再建房了。
讀者的父親,心疼這個男孩,卻不愿意把女兒嫁給他。
很顯然倘若同意了,這倆孩子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甚至還可能被男孩父母吸血,肩上的擔子太重了。
身為父母,自然不愿意結這樣的親家。
看過一個帖子。
結婚5年,因為丈夫4天沒晾衣服,妻子選擇失婚:
那次是妻子去外地出差,4天后回到家里,發現洗衣機的衣服還沒晾,廚房堆滿了臟碗。
就在那一刻,妻子情緒崩潰,選擇要失婚。
男人結了婚,只是身邊多了照顧他的人;女人結了婚,身邊卻是多了一家子需要照顧。
錢從未少賺,家務卻要全干。
若問,「憑什麼都是女人做」,人幽幽來一句,「自古以來不都是女人干的」。
只有女性辛苦,而男性坐享其成,還認為理所應當,絲毫沒有體諒。
這種固有觀念的家庭,有遠見的父母,尤其家有千金的,必然是不愿意結親的。
婚姻里,兩個人是平等的關系,沒有任何規定這些都該由女人負責。
當你眼里愛情占上風時,父母眼里,卻滿是現實問題。
不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去權衡利弊,而是有遠見的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走彎路,過得不好。
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