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快訊
8歲男童上太多補習班猝死,臨終前就說了句「我太累了,想睡覺」
2019/03/01

ADVERTISEMENT

週六半夜兩點多,一位重症昏迷的8歲男童被家人送到搶救室。

經醫生檢查,孩子多臟器衰竭,醫生和護士努力搶救孩子,中途孩子清醒過來幾分鐘,就說了一句話:“我太累了,想睡覺……”。之後陷入昏迷,再沒有醒過來。

噩耗傳出來,孩子的媽媽傷心的都快要瘋了,號啕大哭想不到啊,根本無法接受......醫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經沒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說孩子活得太累,這種情況就屬於勞累過度造成的猝死。沒想到猝死竟發生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

ADVERTISEMENT

後來經瞭解,要強的媽媽不甘心一輩子過得平淡,就想讓孩子彌補自己未完成的心願,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後補習班。寶媽間流傳一句話:“孩子出生後第三天再教育孩子,你就已經落後了兩天.....”。

就是這種觀念成為悲劇的起源。從幼稚園起,孩子週六日沒休息過一天,被媽媽拖著去各種補習班。補習班

每個媽媽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請給孩子喘口氣的空間。我們在孩子這個年紀不都還在野外玩泥巴捉蛐蛐嗎?

何其悲哉!花兒還未盛開,已遭霜打凋謝。

孩子的媽媽想彌補當年自己上學“不成功”的缺憾,就拼命想在孩子身上“補償”:生活中處處加大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正常上學的同時又為孩子報了多個補習班……結果,孩子累很了,不得不躺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經檢查孩子全身多種功能衰竭。

醫生說:“孩子得的是少年過勞症”。

ADVERTISEMENT

孩子彌留之際發出震顫人心的微音:“媽媽,我太累了”,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莫大的悲劇,花兒早謝,“養花人”痛不欲生,旁觀者憐憫同情思緒翻騰。痛定思痛,這是一起典型的急功近利教育造成的人為悲劇。

孩子的死,也可能是身體有其它病,但“太累”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悲劇過後,沉重思考如下:

(1)“起跑線是短命線”。

多年來,一句刺激誘惑家長的教育“名言”,日夜在累著壓著家長和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各位,啥是“起跑線”?“起”後朝哪跑?

ADVERTISEMENT

在家長和一些利益熏心的“教育者”眼裡:“比別人強”就是“起跑線”,“分數”是“終點”,跑程就是“補習”和辦班。

於是就像河裡漲水了泛魚一樣,家長都爭先恐後地卷胳膊擼腿往水裡撲,也不問身體是否有濕寒或者漁具陳舊破爛。

總之,“有人下水咱就得下,魚不能都留別人逮”,在這種思想支配下,“魚頭有火”,父母們都沾水沾腥了。結果,自然是“逮魚的逮魚,摸蝦的摸蝦,混水的混水”。

這是不分青紅皂白,不“知己知彼”,盲目蜂擁而上的結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天賦予生命,哪個孩子沒有“起跑線”?沒有“棱角”和“長處”?哪個孩子都能“跑”,只不過情況個異而已。

ADVERTISEMENT

家長為什麼要盲目攀比不問自己粗長?種地的都知道,“莊稼把”最熟悉自己的地什麼時候種什麼莊稼最合適。家長如果真愛孩子,務實的選擇應遵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句格言。

孩子某方面有點愛好就給他(她)報特長班,這是家長“得風揚石滾”的表現,孩子如何不累?自古至今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愛好和長處,只不過大部分“家長”不“宣揚”而已,家長對待孩子“謙虛”點,留點“空白”不更好麼?虧不了孩子!

孩子有點“長”就送去“揚”,就怕後來“長”也會變成“短”。再之,都“特長”去了,還有人“普通”嗎?

ADVERTISEMENT

照此分析,社會上五花八門的“班”流行地辦也有近二十年了吧,論說“班裡出身”的各種“家”該到處可見了!為什麼事實上“補”過“強訓”過的孩子結果“泯然眾人也”的還比比皆是?

家長有“向好”心理正常,但是行為和思想絕對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要量力而行,量體裁衣,不然,大人孩子都要受其害。

以盈利為目的的各類辦學機構是不厭其煩地歡迎有一茬茬“望子成龍”的父母出現的。家長這種“盲目向好”的心理,正是“利益教育者”所希望看到的。

“利益辦學”,捆綁了孩子,窒息了家長,破壞了教育。

ADVERTISEMENT

(2)教育逐利就害人。

教育的本質是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力所能及的和諧發展。如同進自助餐店吃東西一樣,愛吃啥吃啥,愛吃多少吃多少,這才是一種文明健康的飲食選擇和養生習慣。教育也應如此,不能不顧實際“強摁牛頭硬喝水”。

古人強調教育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並沒說首先跟“利益”密切直接掛鉤。而如今教育愈演愈烈的各種形式的“補腦班”.“補技班”.“補課班”盛行,費用動輒成千上萬。

這是典型的“逐利教育”。難怪人們感歎:當今教育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因缺錢所以對“補”“培訓”等“教育”只能望而生寒;富人卻可以由此錦上添花。教育的天平因金錢和利益出現了嚴重的“貧富斜衡”。

ADVERTISEMENT

目前,輸血式的“教育扶貧”對“寒門學子”就學雖已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幫助,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學生因“補”的漏洞帶來的“流血犧牲”。

八歲孩童的母親屬“掙紮要強”的社會底層母親,施壓于孩子,願望當然是良好的:她很想給孩子一個前程美好的明天,“龍飛鳳舞”的多風光。

然而事實上,這位母親事與願違了。但這不是這位母親的錯,她只是制度下悲哀的一員,她只有就范,無力回天。

八歲孩子“過勞死”,雖是個案,但“以點帶面”的事實也足以向世人敲響教育應回歸“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本源的警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