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穆斯林的葬禮》:當你明白了無常,一切都是尋常

我國當代散文大家劉白羽先生在看完《穆斯林的葬禮》后,不禁掩卷嘆服:

讀這本書,有如讀《巴黎圣母院》,奇譎詭變,奧妙無窮。

這本書,讓劉白羽打破了幾十年的看書習慣,忍不住只用一天時間看完了這50余萬字,更是多次為書中人物的命運起伏而落淚。

書中的主人公韓子奇,一生悲喜交織,因玉而榮,也因玉而落。

他曾因突失絕世之作而遺憾過,也曾為心愛之玉而執著過。

幸運的是,他在遺憾中學會了成長,在執著中學會了放下。

在他得失無常的人生中,無數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明天和意外,永遠都不知道哪個先來。

讀懂了《穆斯林的葬禮》,你就會發現,世事無常,意外才是人生常態。

 01  境遇無常,坦然去接受

韓子奇自幼父母雙亡,在前往圣地麥加途中,借宿同胞梁亦清家時,不慎打碎了一只玉碗。

為了賠罪,韓子奇決定留下來拜梁亦清為師。

梁亦清待他猶如親生兒子,不僅沒讓他聽差打雜,還把自己琢玉的絕技傳授給了他。

為了在有生之年,能有一幅自己的關山代表作,梁亦清便接下了工藝繁瑣的《鄭和航海圖》。

師徒二人不辭辛苦,夜以繼日,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寶船的制作中。

苦熬三年,想到曠世之作即將完成,韓子奇欣喜若狂。

就在寶船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梁亦清突然體力不支,碰掉了玉雕上鄭和的右臂。

三年心血,前功盡棄。梁亦清悲痛欲絕,突然急火攻心,氣急而亡。

意外突臨,讓韓子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師妹年幼,師娘身體虛弱,奇珍齋也將面臨倒閉。

可無論怎樣,日子還得繼續。

多年后,他憑借自己的努力,終于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還有了一雙兒女。

他最疼愛的人,就是女兒新月。新月善良、懂事,學習成績還十分優異,考上了北京大學。

韓子奇本以為,好日子終于開始了。

然而,剛上大學不久,新月卻查出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經過多次治療,新月還是英年早逝。

新月的離世,對韓子奇是致命的打擊。他做什麼事都沒有了興致,每天不是搖頭嘆息,就是獨自呆坐半天。

季羨林先生曾說: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不完滿才是人生。」

生而為人,誰不是心懷美好,希望在這錦簇花團的人世界活得圓滿。

可無論我們如何精心謀劃,都抵不過命運的突襲。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會走。

無論你有多不舍,多難過,面對和接納死亡,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當你真正懂得了生命的無常,才能珍惜和善待,每一個日常。

 02  所謂低谷,是另一種方式的成長

稻盛和夫曾說:

成大事者與碌碌無為之人的區別,關鍵是面對困難的態度。

師父去世,寶船損毀,讓韓子奇的人生跌入低谷。

此時,老主顧蒲老板還趁火打劫,以寶船尚未完成為由,把奇珍齋洗劫一空。

韓子奇只能放低身段,利用蒲老板的貪婪,以幫他繼續完成寶船為由,成功拜他為師。

在匯遠齋,韓子奇遭受著有生以來最大的困境。

除了白天琢玉,早上天不亮,還要把店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好不容易熬到半夜關門,為了守店,也只能搭個木板,隨意躺下了。

這里的一日三餐,與奇珍齋更是無法相比,常年都是饅頭和咸菜。

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來自賬房和師兄的欺辱。

即使他們也是奴仆,卻仍然看不起他,背地里,總嘲諷他是個下賤的藝人。

平日里,他們更是不與他說一句話,不得已時,言語之間也總是透著不屑。

他仿佛重新淪為孤兒,舉目無親,欲訴無人。

多少次,他都想轉身走人,一想到門頭已無的奇珍齋,又只好默默忍受。

他明白唯有隱忍堅持下去,才能有逆襲的機會。

三年里,他甘做奴仆雜役,討好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搶著做最低等的活。

為了能夠安心學習,即使逢年過節的開葷吃席,他都強忍著不去參加。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僅提前完成了寶船的制作,連匯遠齋的生意經,也被他在端茶送水間偷偷學了去。

他還利用所學知識,讓師父的名字永存在寶船之上。

目不識丁的他,還靠平日偷學的一些交際英語,打通了與洋人做買賣的通道。

離開匯遠齋沒幾年,他就讓奇珍齋揚名萬里,自己也成了名震古都的玉王。

正如約翰·肖爾斯所說:

「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人生漫漫,有苦就會有樂,有悲也會有喜。

所有的苦難,都是一場歷練和修行。

面對人生低谷,唯有積極應對,向內生長,才能迎來更美好的人生。

 03  放下執著,與生活握手言和

對于韓子奇而言,玉不僅是他的命,還是他此生的歸宿。

他將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琢玉,以及研究玉器中。

十年后,他終于實現夢想,成為京都赫赫有名的玉器收藏家。

此時,戰火卻已卷席了大半個中國。

他怕玉器難以保全,于是舍棄妻兒,帶著五大箱的玉遠赴英國。

沒想到,待他回國后,時局已變。那些價值連城的寶玉已成為國家文物,不宜私藏。

可他依然將玉偷藏家中,并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玉的守護者。

為了守玉,他甘愿放棄自己的愛情,甚至寧愿讓兒子國中輟學去做學徒。

然而,他執著了一輩子,為之舍棄一切的玉,還是被全部拉走。

痛失寶玉,韓子奇悲痛的昏死過去。

在生病的那段日子里,他躺在床上,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這一生,他太沉迷于玉器,卻忽略了身邊最親的人。

他終于想通,自己不過是玉暫時的守護者,太過執著,只會成為玉的奴隸。

他選擇放下,坦然接受無玉的生活,并努力去做自己能做到的。

他寫信給曾經的愛人,請求她的寬恕,并第一次向妻子敞開心扉,懺悔自己的過錯。

得到妻子的原諒后,他寧靜而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看過這樣一段話:

這世間有很多事,不是努力了就能有所成全,學會放手,才能再次尋找快樂,懂得放下,才能解脫自己。

當事與愿違時,抱怨和怨恨并不能化解生活的遺憾和不幸。

接受不能改變的,努力改變能改善的,就是與不完美的生活,握手言和。

只有放下執著,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質,人生才能自在坦然。

從流浪孤兒到美滿之家,從底層雜役到古都玉王,又從一代玉王變得一無所有。

每一次,韓子奇在守得云開時,命運又將他拉回到原點。

然而,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霍達曾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寫道: 

「人生從來沒有藍圖,它有黑暗,有花火;有災難,也有希望。」

所謂智者,就是學會原諒生活的不完美,坦然面對人生的無常。

在每一次破碎后,再一次選擇破局重生。

工作被迫暫停,那就篤學慎思,待機遇來臨,才能穩操勝券。

憂心房貸,不如接受現實,多學技藝,才能穩擋危機。

生病住院,許是愛的警醒,只有強身健體,才能未來可期。

人生多歧路,命運皆無常。總有一些事,不盡如人意,總有一些意外,猝然而至。

我們唯有坦然接受,在逆境中學會成長,幸福依舊能如期而至。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