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744分大學聯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母親癱瘓、父親瘋了,被清華錄取5年后,他如今成了這樣

大家好,咱們之前寫過很多優秀孩子的培養方法,經常會有讀者留言,擔心自己學歷不夠、家庭一般,不能給孩子更多的資源。

我覺得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經濟基礎」和「父母受教育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又并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

2017年在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中,很多人第一次從屏幕前認識了這個叫 龐眾望的瘦弱男孩。

這張照片拍攝于龐眾望16歲時,他當時不過高中,還沒考上清華,但你已經可以從他淡定從容的眼神中,看出了堅持和信念

有讀者可能還記得他,他的 原生家庭比絕大多數家庭都要糟糕。

父親患有精神病,母親常年癱瘓在床,自己被心臟病折磨,家里還有年邁多病的姥姥姥爺。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龐眾望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刻苦學習, 在2017年以744分的高分考上了清華大學,還奪得了市理科狀元。

那時候,各大媒體都在爭相報道這個「寒門貴子」。

時隔5年,再次從新聞上看到了龐眾望的身影,我依舊感慨不已。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 河北省滄州市的一個農村家庭里。

因為全家人殷切的希望,他被取名為眾望。

毫無疑問,命運給了龐眾望一個很低的起點。

父母雙雙患病,只能靠年邁的姥姥、姥爺勉強維持溫飽。

由于 母親龐志琴下肢癱瘓,孩子就懂事起就開始照顧媽媽的衣食住行。

5歲那年,他還沒有灶台高,就踩著凳子剁土豆。

掃地、燒水、收拾房間、到照顧媽媽洗漱、方便、清洗便盆……

這些生活的瑣事,都被龐眾望用稚嫩的肩膀,默默扛起。

眾望會給一家人做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2014年拍攝

6歲那年,龐眾望被查出患有嚴重的 先天性心臟病,急需開刀治療。

4萬塊的手術費,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

當時很多人勸龐志琴放棄,但作為一個母親,她從沒猶豫過。

自己沒錢,龐志琴就坐著輪椅,領著兒子挨家挨戶借,愣是湊出了手術費。

手術那天,母親由于行動不便沒能去醫院,她在家里一直守著電話,害怕錯過一點消息。

好在手術很成功,有驚無險地度過了危機。

眾望的病治好了,家里也因此負債累累。

從那以后,父親被親戚帶著外出打工,母親靠沒日沒夜的刺繡,貼補家用。

小學6年,龐眾望一放學,就撿廢品賣錢。

因為怕媽媽擔心,這件事是他偷偷做的。

在一家人的努力下,原本貧苦的日子似乎正在好轉。

但命運,就在這時又跟他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從左往右:龐眾望、母親、姥姥、姥爺

初二那年,母親龐志琴住院了。

長期營養不良,加上不斷的工作,她患上了嚴重的貧血,需要住院。

四五千元的治療費,并不算多,但家里才還清了債,一分都拿不出來。

這一次,是這個十歲出頭的男孩兒,主動挑起家里的擔子。

龐眾望對媽媽說:「我需要你,有你陪著,回來能看到你就行。」

像當年母親救自己那樣,他挨家挨戶找親友借錢。

為了照顧母親,他向學校請了假,順便在醫院旁的小飯店打零工。

每天起來,龐眾望還要菜市場撿爛菜葉,順便給媽媽買一些便宜的菜。

在這段艱難的歲月里,他在日記本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再難的日子,他都沒有放棄,笑著挺過來了。

2014年,龐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城高中。

因為離家遠,需要住校,每個月龐眾望只能回家一次。

龐眾望想,沒有自己陪著,媽媽在家一定很寂寞。

所以他用開學前的暑假,給媽媽寫了30封信,讓姥爺每天讀一封。

信的內容很樸實,卻也很動人。

有些是生活上的叮囑,有些是勸母親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后來,因為媽媽怕耽誤龐眾望的學習,不讓他再寫了。

龐眾望心里很清楚:媽媽希望兒子陪伴,但更期望看到自己學有所成。

所以,在學習上龐眾望一直很勤奮,從小就名列前茅。

在他一貧如洗的家里,唯一亮眼的,就是一墻滿滿的獎狀。

高中三年,他的成績始終保持在全校前兩名,最終以684分考上了清華。

清華大學還有農村專項計劃,所以龐眾望還獲得了 60分的加分,最終一舉奪魁, 大學聯考總成績744分,成為了河北滄州的理科狀元。

2014年,龐眾望入圍河北省第三屆青少年自強之星時老師給拍攝的照片

故事沒有就此結束,經媒體報道后,龐眾望的名字和故事,被大家所熟知。

當時,很多人都資助這個孝順又堅強的少年。

令人意外的是,眾望婉拒了這些幫助,他解釋說:

「我從小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知道錢來之不易,那是他們辛苦得來的。」

「不接受資助,也是對自己的鍛煉。」

「大學四年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讓這次機會,不被白白浪費。」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龐眾望正趁著放假打工,想把第一學期的學費掙出來。

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龐眾望的樂觀、堅強和勤奮,終于換來了一個反擊命運的機會。

大學4年,他多次獲得學習進步獎,同時擔任班上的團支書。

如今,他不僅順利畢業,還獲得了 直接攻讀清華博士的資格。

替孩子感到開心的同時,我又有些難過和遺憾:

眾望的母親龐志琴,2020年逝世,沒能親眼看到兒子穿上學士服。

相比普通母親,她收入有限,目不識丁,沒能給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資源。

但也正是這個孱弱瘦小的母親,給了龐眾望人生中最寶貴的三筆財富。

因為生來就行動不便,龐志琴的父母就一直沒讓她上學。

自己大字不識一個,龐志琴特別羨慕那些可以學習的人。

生下兒子那一刻,她許了愿:

家里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還要把書讀好。

后來家里因為給兒子治病欠債,入不敷出。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免除了學費,但基本的雜費還是要交的。

即便如此,龐志琴也沒有放棄讓兒子讀書。

也正是因為母親對讀書的這份重視,龐眾望很小就明白:

讀出成績來,才是母親最大的回報。

我們這一代父母,已經都非常重視教育了,而龐眾望的故事,提醒著我們:

無論何時,都該豐富見識,開拓視野,努力提升自己。

因為你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點。

如果看過龐眾望的采訪,你會發現,這個高瘦的男孩臉上總帶著一絲笑容。

這樣明亮的 笑容,也是他從母親那里得來的。

在龐眾望的印象里,母親身體殘障,卻特別愛笑,很少哭。

即便負債累累,自己工作辛苦,她也盡量不把壓力傳遞給孩子。

因為要刺繡謀生,龐志琴的手上扎得都是針孔。

有次,兒子曾心疼的問她:「為什麼要做這些東西?」

龐志琴沒有哭窮,更沒有抱怨,只是回答:「這些東西能掙錢,掙錢能給你買好吃的。」

母親對現實的坦然接受,還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深深影響了龐眾望。

他其實并不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有時候一道數學題,他可以從白天做到晚上。

但每當遇到困難,想退卻的時候,他總會想起媽媽說的話來:

你面對什麼,你就要去解決什麼,因為你總是要走下去的。

也正是靠著這股子不屈不撓的信念感,他才能走出困境,逆風翻盤。

父母內心強大,從容樂觀,才能培養出一個永不言棄,自立自強的孩子。

還有一段采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問龐眾望:(你)不會羨慕別的同學那種,比如說被父母照顧的那種安逸,溫暖?

龐眾望搖了搖頭:媽媽對我特別好,其實我感覺我比有的孩子還要幸運,(因為)我的媽媽,我隨時都可以見到。

的確,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最好的養育方式,莫過于陪伴。

從陪伴中,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內心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心理學上,把這種孩子,歸類為「安全型依戀型」人格。

他們因為被愛,所以有底氣;因為有底氣,所以情緒更加穩定平和。

這類孩子,長大后獨立性也更強,不會輕易被一點點小事所打敗。

譬如龐眾望,他的堅強和樂觀,正是來源于母親充分的陪伴和愛。

《孩子,你慢慢來》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后,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于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哪怕再忙,也別忘了停下來,留一些時間給孩子。

也許,我們無法給孩子一個高起點,但格局和視野、樂觀的人生觀,還有高質量的陪伴,幾乎是大家都做到的。

這樣培養的孩子,即便不會出人頭地,也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給媽媽看榮譽證書,是媽媽最開心的時刻,2014年拍攝

出生在苦難的家庭,體驗過貧窮和艱難,卻從未被命運打敗,也從未抱怨過家庭和父母,反而心懷感恩,這才是真正的強者。

你只看到他的貧窮,卻看不到他有那麼多無價的愛。

你只盯著龐眾望成長過程中的匱乏,卻沒有看到他始終有滿滿的愛。

龐眾望之所以從未嫌棄過自己的家庭和母親,是因為他發自內心覺得:自己的家人都在無條件的愛著自己。

你只看到他母親的身體殘缺,卻沒看到她的樂觀的精神力量。

龐眾望能如此優秀、出眾,離不開母親的影響和教育。

簡單幾個字總結:言傳身教,春風化雨。

龐眾望從來沒有上過補習班,但成績始終不是全校第一,就是第二。

別人問他秘訣是什麼。

他說:「是我媽媽教我的,她說過,你面對什麼,你就去解決什麼。」

龐眾望做題喜歡死磕,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一道數學題我能從早上做到晚上,其實那種東西很鍛煉思維的。」

記者問他:「對你來說,很多事情不是你能選擇的。」

龐眾望說:「但是,我能去選擇我自己的未來啊。」

他說:「從小,我媽媽把我教育成一個樂觀的人,我媽媽經常說,人要往前看嘛。」

他還說:「因為我媽媽每天都在笑,我為什麼要難受呀,算是遺傳我媽媽吧。」

這位樸素的農村婦女,掌握了美國心理學家研究出的「幸福秘訣」—— 以積極的解釋風格教育孩子,讓他們掌握積極的人生態度。

美國積極心理學開創者馬丁·塞利格曼認為,影響孩子是否具有積極的解釋風格,和媽媽的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媽媽擁有什麼類型的解釋風格,孩子就會用這種風格來看待世界。

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難道不比物質更珍貴嗎?

我從龐眾望的故事中,為千萬普通家庭總結了培養優秀孩子的5個秘訣。

1.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非常大,父母是積極向上還是消極,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對這社會的認知度。

父母格局大小,并不取決于是否有文化,而在于是否有著正確的人生觀,能否給予孩子正確引導。

龐眾望的媽媽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她一直把讀書看得很重,告訴兒子:你要好好讀書,盡量讀好書。

父母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想方式、對待世界的態度去感染孩子,你的格局越大,孩子的結局就會越好。

所謂的貴,并不是財富的多少,而貴在父母的胸懷,貴在父母的格局,貴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貴在父母的言傳身教。

2.媽媽的樂觀,是孩子一生的能量來源

母親代表的是溫柔、美好和幸福。

母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的燈塔、是孩子人生道路上路標。

龐眾望說:「從小,我媽媽把我教育成一個樂觀的人,我媽媽經常說,人要往前看嘛。」

他還說:「因為我媽媽每天都在笑,我為什麼要難受呀,算是遺傳我媽媽吧。」

這位樸素的農村婦女,掌握了美國心理學家研究出的「幸福秘訣」:

父母擁有什麼類型的解釋風格,孩子就會用哪種風格看待世界,即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困難和挑戰,孩子也會養成豁達的人生態度。

3.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無論你月薪3000還是3萬,想要孩子優秀,就請多花時間陪孩子。

教育孩子前,先收拾好自己的內心,是否從心底認同,愛的力量勝于金錢。

成人由于工作的壓力或自身追求,極少投注時間在孩子身上,這一點孩子很敏感。

當成人誤以為金錢代表愛,那便很難教養出精神富足的孩子。

《小王子》一書中說到:「我的玫瑰獨一無二,是因為我付出了時間。」

時間,是愛的化身,正如龐眾望的媽媽每日的陪伴,在眾望心底長出了一座愛的宮殿,牢不可破。

父母需要拾起愛的火焰,以點燃孩子,種下愛的種子。

這顆種子,將陪伴他(她)一生,讓他(她)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

4.用書武裝孩子的精神頭腦

眾望媽媽未上過學,但是堅定地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人生。

在《面對面》欄目中,眾望展現出出色的口才和應對能力。

口才不是天生俱來,它以詞匯、思維作為材料。

眾望的口才與應對力,與其閱讀量的豐富分不開。

一個有良好閱讀品味的孩子,在未來應對人生艱難時,會依靠著從書中獲取的人生智慧,渡過每一個難關。

正如「東方甄選」直播間的董宇輝老師爆火,他的火不是無源之木,而是切中了整個時代的精神匱乏,可見精神頭腦是多麼地難得。

從《唐詩宋詞》到《蘇東坡傳》,從《平凡的世界》到《活著》,經典給人的精神富養,總是在不經意間幫助人渡過人生的難關。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采訪的學霸,他小學六年級就學會了國中三年級的物理,當他苦悶時,他會拿出父親為他買的名家散文,他說:

「文章里總是有著處事的思維,我看到他也有煩悶的日子,我的有憂慮就不見了。」

可見,孩子多麼需要書中的智慧,多麼需要去書中見眾生、見自己。

5.提升孩子的信念與動力

在龐眾望的升學路上,他的信念扮演著非同尋常的角色。

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言「上屋抽梯」,他毫無退路便是勇往直前的動力。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學習的信念與動力呢?

讓孩子自己制定目標。

龐的目標發自內心,這種驅動力,比任何物質獎勵都強。

6S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第一步是制定目標,目標就像航行中的目的地,沒有目標的學習,就像迷茫的帆船,被風來回吹動,不知終點是何處。

為孩子分解目標,有了目標后,需要將龐大的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驗證了分解目標對目標達成的幫助。

兩組人分別前往目的地,對A組只說目的地在甲處,對B組則說明甲處距離六千米,每隔一千米就會有標識。

最終,B組全員到達甲處,而且路上歡欣鼓舞,每到一處為自己喝彩鼓勁,而A組則在路上抱怨不已,不知還有多遠到達,于是A組有一半放棄。

由此可見,目標與目標分解,對于孩子行動的重大驅動力。

用戶評論